郵政儲蓄資金將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
農業部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關于郵政儲蓄資金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農業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黑龍江省、廣東省農墾總局,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各分支行:
現代農業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是探索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載體,郵政儲蓄銀行是服務“三農”的重要力量。為深入貫徹落實2014年中央1號文件和國務院關于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有關部署,發揮示范區引領農村金融創新的作用,推動郵政儲蓄銀行加大示范區建設支持力度、創新服務“三農”模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明確思路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協同配合、務求實效”的原則,按照“聚合力、謀創新、出成效”的總體要求,發揮農業部門組織協調優勢和郵政儲蓄銀行資金網點優勢,以示范區為雙方合作的主平臺,圍繞壯大農業主導產業,瞄準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信貸投放、創新融資模式、提升金融服務,著力破解農業經營規模小、融資難、風險大等制約瓶頸,為示范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為郵政儲蓄銀行拓展農村金融業務積累經驗、探索路徑。
(二)工作目標。力爭到2020年,郵政儲蓄銀行對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涉農貸款余額達到2000億元,涉農業務范圍有效擴大,探索形成一系列符合需求、特色化的農業金融產品,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農業融資模式;示范區融資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融資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示范區建設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基本建立起適應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的農業金融服務體系,農業生產經營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大幅提高。
二、突出支持重點
將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重點支持對象,將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產業基地作為重點支持方向,以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為中心,促進農業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
(一)高效生態糧棉油產業基地。支持示范區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建設噸糧田、高產棉田,重點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集成配套,推廣節水、節藥、節肥等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農業技術,強化秸稈還田、深松整地、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全膜雙壟溝播等措施,打造穩產高產高效生態的糧棉油產業基地。
(二)高效生態特色產業園區。支持示范區選擇優勢特色產業相對集中的區域,建設規劃合理、要素集聚、技術先進、產品優質、效益明顯的特色產業園區,重點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機裝備條件,發展設施農業,推廣農牧結合、農林結合、林牧結合、農漁結合、能量循環養殖等新型種養模式,打造生態循環農業的示范樣板。
(三)高效生態規模化養殖場。支持示范區按照規模適度、設施完備、養殖規范、疫病凈化、控污減排的要求,建設與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家庭牧場,重點完善規模化養殖小區、標準化養殖池塘等基礎設施,發展立體養殖,集成應用生態友好型養殖技術,全面實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場糞便和污水,促進養殖業發展方式轉變。
(四)高效生態農業產業化集群。支持示范區依托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和物流園區,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群集聚。重點提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水平,完善儲藏、保鮮、分級、加工、包裝及節能環保等設施條件,開展原料采購;建設批發市場和物流園區,完善質量檢測、電子商務、倉儲、冷鏈配送等設施設備條件,提升種子、化肥、農藥、農機裝備、飼料等農業企業的生產和營銷能力,構建農產品高效流通體系。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向示范區集中,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發揮集群集聚效應,帶動主導產業發展和優化升級。
(五)高效生態休閑觀光產業帶。支持示范區加快生態旅游綜合開發,擴大推介引導、開發服務項目、增添特色品種、提高服務質量,做大做強做優農家樂服務業。立足特色抓亮點打造,形成農業觀光型、休閑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的板塊化、品牌化發展模式;結合地域優勢,因地制宜開辟采摘園、菜園、垂釣園等農事體驗區,以農事體驗為核心,以聚集旅游要素為目的,著力打造農家樂集群。
三、優化支持環境,創新支持方式
各示范區和郵政儲蓄銀行分支機構要合力優化農業金融服務生態環境,創新農業金融產品,改善農業金融服務,加快建立既符合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需求、又符合監管要求和郵政儲蓄銀行特點的農業融資模式。
(一)完善農業信用評定體系,提高信用貸款保障力度。示范區應與郵政儲蓄銀行分支機構合作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等級評定體系,擬定評定條件、標準與程序。郵政儲蓄銀行各分支機構應會同示范區建立健全農業信用等級授信體系,建立信用獎懲制度,根據信用等級實行貸款優惠、確定授信額度,貸款規模優先保障誠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需求,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滿足率,提升示范區客戶群體的信用等級。
(二)建立農業資產評估體系,創新農業抵押擔保方式。示范區應會同郵政儲蓄銀行各分支機構建立農業發展資產評估體系,重點對農業設施設備、土地承包經營權、農產品品牌等資產價值進行評估,完善農業資產抵押登記、管理處置規定。郵政儲蓄銀行各分支機構應根據農業資產評估價值合理確定貸款額度、利率及期限,會同示范區積極推進林權、土地和草原承包經營權、農業機械、蔬菜大棚、廠房、水域灘涂使用權、大宗農產品庫存、應收賬款、農業知識產權等抵押貸款,大額訂單、倉單、保單等質押貸款以及涉農信貸與涉農保險的合作,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推動農業貸款抵押擔保方式創新。
(三)健全農業融資性擔保機構,創新與融資擔保機構的合作模式。各示范區應積極組建政府出資為主、重點開展涉農擔保業務的縣域融資性擔保機構或擔保基金,引導支持其他融資性擔保機構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增強示范區融資能力。郵政儲蓄銀行各分支機構應深化與示范區農業擔保公司的合作,支持擔保公司提升規范運作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通過搭建銀擔平臺,提高營銷效率和“三農”金融服務水平。
四、健全支持體系
(一)建立合作機制。示范區和郵政儲蓄分支機構應建立合作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定、貸款條件審核、抵押質押資產評估和處置的體制機制,支持郵政儲蓄銀行瞄準示范區現代農業發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實現農業融資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示范區可將建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名錄與郵儲銀行系統基礎信息交換與共享,提高信貸支持經營主體的精確性、實效性。
(二)完善保險體系。示范區應積極健全農業風險防范體系,促進政策性保險健康發展,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著力提升主要保險品種保險保障水平,提高補貼比例和單位保額,提升賠償標準。著力加大特色農業保險推進力度,增加特色農業保險品種。著力提升保險服務水平,引導保險機構對規模以上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行單獨投保、單獨理陪,縮短理賠周期,提高投保和理賠效率。
(三)改進服務工作。鼓勵郵政儲蓄銀行各分支機構簡化農業貸款審貸流程,建立集中受理、審核、放貸的快速通道;根據農業特點合理確定額度、期限、利率等貸款要素,對農業貸款給予優惠政策。針對不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需求設計差異化的金融產品,開展合作社貸款、家庭農場貸款、“公司+農戶”貸款等貸款產品,并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
(四)推進信息公開。示范區、郵政儲蓄銀行分支機構應通過政府網絡、電視、報刊、公告欄及其他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郵政儲蓄銀行金融服務農業的管理規定及貸款對象、額度、期限、利率、用途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五)加大投入支持。示范區應創新農業投入方式,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等方式,支持和引導金融和社會資金加大農業投入,推動財政資金、社會和金融資金的有機融合。建立貸款風險共擔機制,鼓勵郵政儲蓄銀行增加涉農貸款規模。
五、加強組織領導
省級農業主管部門和郵政儲蓄銀行一級分行要將合作支持示范區建設作為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建立聯席工作機制,加強工作指導,推進合作順利開展。郵政儲蓄銀行一級分行要指定部門、人員,具體負責相關工作的組織實施。
各示范區應在已成立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中增加郵政儲蓄銀行分支機構、金融監管機構等有關人員,下設金融合作辦公室,負責推動落實重要合作事項、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研究擬定貫徹落實本意見的具體方案和管理規定,統籌支持示范區建設的各項工作,形成合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農業部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